日本的入殮師是怎樣煉成的
來源:天增德殯儀服務 時間:2021-05-17
日本的殯儀服務公認做得很好。十多年前,正當中國的殯葬(主要是墓園)事業開始快步發展、但還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的時候,日本導演瀧田洋二郎根據青木新門的小說拍出了電影《入殮師》,先是榮獲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緊接著又榮獲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大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等獎項。
《入殮師》之所以能夠獲得東西方各國人民的喜愛,當然還是該片的藝術魅力。但不可否認的是,片中所表現的日本人獨特的生死觀和殯葬文化也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同。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國的殯葬工作者在觀影感動之余,當然也會從職業的角度去審視影片中所展示的日本的殯葬服務,并且大都給予極高的評價。
《入殮師》拍攝于2008年,獲獎是在2009年。就在2010年,筆者在日本首次接待了福壽園國際集團訪日團,從北海道到東京,從火葬場到墓園,開啟了中日殯葬文化交流的歷史。
十多年來,中國的殯葬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我也注意到,進步主要還是集中在墓園方面,殯儀服務方面明顯落后于墓園事業,感覺才剛剛開始。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發展的不均衡”現象呢?當然這和政策有關,但除了政策的因素外,我想主要還是人的因素。
“殯”和“葬”最大的不同在于“葬”(墓園)是重資產,事業的基礎依賴于土地(當然還有批文),而“殯”(殯儀服務公司)則是輕資產,設備物品所占比重不大,整個事業幾乎全部依靠人的服務來完成。因此,專業人才也就成了殯儀服務事業最重要的因素。
有不少業內的朋友問我:日本的殯葬人才是怎么培養出來的呢?甚至還有一些年輕朋友明言希望能到日本的專業殯葬學院去留學。事實上這個問題有點小復雜:且不說語言問題。即使能夠解決語言障礙,也還是會遇到一個無法克服的大問題。日本雖然也有幾所專門學校里開設殯葬專業,但學生人數很少,師資也不夠強大,對于后期老齡化社會日本龐大的需求基本上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我們先來簡單地介紹一下日本開設殯葬專業的學校。2015年9月12日我受福壽園國際集團王計生總裁的委托訪問了學校法人東京觀光專門學校。這所學校位于東京市中心,是一所小有名氣的中等專業學校,以旅游和酒店為主,也開設有婚慶和殯葬學科。然而......
東京觀光專門學校葬祭經營學科的片桐真樹學科長帶我參觀了學校的各種設施后坦誠地告訴我:“日本的殯葬服務雖然做得還算不錯,但是殯葬教育做得并不好。全日本只有三家專門學校里開設葬祭經營學科,學生都不多。日本的殯葬服務人才基本上都是殯葬企業自己培養出來的。具體培養方法是:新人進了公司先培訓一段,之后是師傅帶徒弟。當然大的殯葬企業也有自己的教育機構,但那也只是為自己公司培養人才的,并不對外?!碑斔懒宋业恼鎸嵞康暮?,熱情地為我支招:“中國的殯葬企業如果想在日本學習,最好還是和一家日本的殯葬企業合作,定期派人過來培訓”。
片桐真樹學科長真是一針見血:日本的殯葬服務人才基本上都是殯葬企業自己培養出來的。感謝片桐真樹學科長的友好建議,我后來正是向著這個方向努力了,這才有了北海道村本紀念集團參股福壽園國際集團旗下的寧波永逸殯儀服務公司,這才有了福壽園每年派殯儀骨干到北海道村本紀念集團參觀學習培訓。
除了東京觀光專門學校等三個正規專門學校外,日本還有三個培訓班性質的殯葬學院。一個是專門培訓入殮師的,就叫“入殮師學院”,院長是年輕英俊的木村光希---他和他父親曾經為電影《入殮師》擔任技術指導,他好像還到長沙民政學院交流過。2019年東京殯葬展上,他的公司參展,在展會上為大家表演入殮,非常引人矚目。
另一個學院叫殯葬商務學院,院長是株式會社控股(公司名就是這樣)的會長松崗泰正。筆者有幸和這位松崗會長喝過一次酒,感覺此人很有幾分傳奇色彩。松崗會長應該有五六十歲了吧,但感覺很時尚,一頭棕色長發波浪起伏令人羨慕。他自稱年輕時是掏大糞的工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進入殯葬行業,日本巨大的殯葬市場使他得以快速發展?,F在他除了經營自己的殯儀服務公司外又成立了學院,不定期地舉辦培訓班,參加人數不少。
以上兩所學院應該都很不錯,但都是面向日本國內殯葬界的,迄今為止還沒有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外國人參加過。還有一所就是在中國殯葬界小有名氣的“東京生命文化學院”了。這所學院是筆者(安劍星)和幾個日本老師設立的,院長是日本著名殯葬學者長江曜子教授,名譽院長是日本著名歷史學家鶴間和幸教授。
這所學院是專門為中國殯葬界培訓高級人才的培訓班性質的機構,學院就設在東京著名的殯葬會館“葬想空間”的二樓,教師則是日本一流殯葬學者、教授,以及知名殯葬企業的經營者或者高管,比如玫瑰園創始人中本隆久、玫瑰園原首席設計師宮崎邦英、著名日本庭園師景觀大師枝洋一、被譽為“天國入口設計師”的殯儀會館設計師佐藤善彥、日本火化事業泰斗八木澤壯一、日本葬送文化學會會長福田允、知名殯葬媒體人北川雅夫等,真的是大師云集!2019年3月設立,6月、8月和11月連續舉辦了3期培訓班,獲得了一致的好評。遺憾的是去年(2020年)因疫情而中斷,至今尚未再開。
最近幾個月來,有不少業內的朋友們都在問筆者何日培訓再開,并建議在國內舉辦,或者在線上舉辦。感謝大家的關心和建議,筆者正在和日本老師們溝通調整,爭取盡快恢復培訓,以滿足業內有志之士的需求。
常常有殯儀服務方面的朋友問我“要想做好殯儀服務應該具備些什么、學習些什么”,請原諒我每次都是斷斷續續地回答,今天在此稍作總結一并回答:
1、有一顆仁慈的心,像對待自己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爸爸媽媽一樣去對待逝者及其家屬。正如兩千多年前的孟子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走出去多看多學(如果有機會甚至可以到國外比如日本去參觀學習——尤其是每年一次的東京殯葬博覽會很值得一看,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不妨從模仿做起。
3、除了一些特殊服務(比如遺體防腐整容化妝等)需要專門學習訓練外,要多學一些雜學,比如宗教、歷史、哲學、心理學、文學、美術、音樂、戲劇、攝影、新聞學等。俗話說“藝不壓身”,比如你喜歡朗誦,那么也許你經過一定的訓練,就可以在做葬禮主持時聲音更有磁性、話語更能打動人心;比如你喜歡文學和新聞學,你就可以像記者一樣采訪逝者的家屬了解一些逝者的故事,之后發揮你的文學才能,寫出很感人的主持詞和祭文;再比如你喜歡攝影、音樂并具有一定的編輯才能,那么你就可以搜集到逝者的影像和照片,再配上音樂,制作一部反映逝者生命故事的小視頻或者PPT,那會成為葬禮上的亮點;再比如你如果喜歡宗教、哲學、心理學,你就可以和逝者家屬們多做一些交流,幫助他們盡快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早日回到日常生活中去。
4、如果您是殯儀企業的經營者,想使自己企業的服務水平得以提高,又因不愿影響日常工作而無法派較多的員工出去學習培訓,那么定期從外部請專家來為自己企業的員工授課,這也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真是很有實戰經驗的專家,還可以請他(她)來為自己的企業診斷,發現了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解決了問題服務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總而言之,中國殯葬事業(特別是殯儀)才剛剛起步,目前還處于“藍?!睜顟B,“學習能力”將決定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能走多遠。面對未來三十年殯葬行業的黃金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服務案例
中華崛起迎盛業 巨龍騰飛頌黨恩——愛國主義教育實地學習
天增德殯儀服務圓滿完成全國勞動模范張景奎同志治喪禮儀服務工作
天增德殯儀服務圓滿完成前國足主帥高豐文先生殯葬禮儀服務工作
靈堂搭設